作為一名優(yōu)秀的教育工作者,就有可能用到教案,編寫教案有利于我們準確把握教材的重點與難點,進而選擇恰當?shù)慕虒W方法。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?
二年級數(shù)學《鉛筆有多長》優(yōu)秀教案 1
一、教學內容
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(北師大版)數(shù)學二年級下冊第42、43頁《鉛筆有多長》――分米和毫米的認識。
二、教學目標
知識與技能:通過測量鉛筆有多長的活動,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,了解米、分米、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。
過程與方法:通過估、量活動,發(fā)展學生空間觀念、動手操作能力和估測能力。
情感態(tài)度與價值觀:在實踐活動中學數(shù)學、做數(shù)學、用數(shù)學,感受數(shù)學與生活息息相關,從而激發(fā)學習數(shù)學的興趣。
三、重難點
重點:實際感受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,學習米、分米、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,提高估測能力。
難點:建立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的表象。
四、教學準備:
2分錢硬幣、直尺、多媒體課件。
五、教學過程
(一)導入
出示謎語:身穿花衣裳,身體細又長。寫字和畫畫,都要用到它。(謎底:鉛筆)
引入課題《鉛筆有多長》(板書)
(二)探究新知
1、認識分米
(1)教師出示一枝10厘米長的鉛筆,讓學生測量。
(2)教師講授10厘米還可以用1分米來表示,即1分米=10厘米,分米用字母dm來表示,1分米=10厘米還可以寫1dm=10cm。
2、認識毫米
(1)建立1毫米的表象
1)讓學生先估自己最喜歡的鉛筆的長度,再測量。
2)當學生發(fā)現(xiàn)測量結果不是整厘米數(shù)時,引導其說出具體是幾厘米多幾小格,并問每一小格是多長。
3)教師講授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,1毫米還可以寫成1mm。
4)借助2分硬幣啟發(fā)學生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,讓學生親身體驗1毫米的長度。
5)請學生在自己身上或身邊尋找長度是1毫米的'物體。
(2)了解毫米和厘米的關系。
1)讓學生觀察直尺并思考:1厘米中間有幾個小格,1厘米等于幾毫米?
2)通過多媒體課件模擬放大鏡把尺子放大,使學生清楚地看到在1厘米的中間有10個1毫米的小格,1厘米=10毫米,即1cm=10mm。
3、引導小組研究、討論米、分米和厘米之間的關系,其中米和分米之間的關系作為重點。
4、填一填,說一說。
(三)鞏固反饋,學以致用。
課后習題練習。
(四)全課小結,交流評價。
1、師生交流本節(jié)課所學內容,教師適當加以補充。
2、觀看《錢市胡同》的視頻。
二年級數(shù)學《鉛筆有多長》優(yōu)秀教案 2
〖教學內容〗
北師大小學數(shù)學二年級下冊《鉛筆有多長》
〖教學目標〗
1、在實踐活動中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,發(fā)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,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。
2、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,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;了解米、分米、厘米、毫米之間的關系。
3、在活動中提高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,形成解決問題的一些基本策略。
4、發(fā)展估測意識,提高估測能力。
〖教學重難點〗
1、建立1分米、1毫米的長度概念。
2、理解掌握米、分米、厘米、毫米之間的關系。
〖教學具準備〗
課件、尺子、學具、鉛筆、A4白紙
〖教學設計〗
(一)認識分米
1、設置情境,質疑導入
(1)請同學們猜測老師的身高。(表示身高時用到了米和厘米這兩個長度單位。)
(2)用合適的單位填空。課桌高7()。(用m和cm填都不合適,激發(fā)學習需要。)
2、獨立探索,發(fā)現(xiàn)新知。
(1)匯報交流,引導學生想像:如果有一個比厘米大而又比米小的長度單位就好了。
(2)小組討論:這個單位規(guī)定為多長合適?學生討論。(得出以10厘米為一個單位比較好。)匯報并說明理由,從而引出分米。分米可以用字母dm表示,1分米可以寫成1dm。
(3)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(不一定從0刻度開始)。你的尺上一共有幾個1分米?同桌互量從手腕到指尖有多長;量一量,估一估,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;用手勢分別表示出1分米、2分米的長度。
(4)討論米、厘米、分米之間的關系。(板書)
3、對兒歌:鞏固。嗨嗨,讓我們大家來比一比,比什么?比比米(分米、厘米),一米(分米、厘米)到底有多長?1米(分米、厘米)大約有這么長。(學生用手勢表示)
(二)認識毫米
1、設置情境,質疑導入。
(1)幫助淘氣量一量他的鉛筆有多長。(尺子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?)
(2)學生動手操作,測量鉛筆的`長度。(課件演示測量結果的放大圖--6厘米3毫米。)
(3)看到這個測量的結果,你想說些什么?問些什么?(引導學生質疑: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什么。)
2、自主探索,發(fā)現(xiàn)新知。
(1)教師或學生講解:格尺上的1小格表示1毫米。
讓學生拿出手中的尺子找到1毫米。(使學生了解:尺子上任意1小格都是1毫米。)用一個字概括出1毫米的特點。(小、細、短)
(2)在學具袋中找到長度、寬度或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。(如:一塊七巧板的厚度)
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的長度,怎樣驗證手勢是否準確?(用拇指與食指輕輕捏住厚度是1毫米的物體,再用另一只手將其取走,拇指與食指之間的空隙大約是1毫米。)
(3)生活中你在哪兒聽說過毫米這個詞?(課件演示:近10天降水量分布圖、蜂鳥圖、35毫米自動***發(fā)射器圖、世界上最薄的手機圖和最薄的筆記本電腦圖、眼瞼及腳底皮膚的厚度比較、手指甲及腳趾甲生長速度比較等。)
(4)知道1厘米=10毫米。
(課件演示)淘氣和笑笑為了1厘米長,還是10毫米長這個問題而爭吵。數(shù)學博士認為:1厘米與10毫米同樣長。
為什么數(shù)學博士要這樣說呢?聽了他的話,你明白了什么?(引導學生理解:1厘米=10毫米;進行長度比較時,不僅要看數(shù)字,還要看長度單位。)
自己在尺子上數(shù)出10毫米。
(三)復習鞏固,應用提高
1、估一估,量一量。
2、看圖說出回形針和課本的長度。
3、畫出折出寬度為30mm,2cm,5mm,1dm的長方形。
4、淘氣的日記
(1)2003年9月11日星期四天氣:小雨
今天早晨,我從2分米長的床上爬起來,來到了衛(wèi)生間,拿起1毫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后,急急忙忙地洗臉,吃早飯。學校離我家不遠,大約有90厘米,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厘米的樹被風刮斷了,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厘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。我跑步趕到學校,看到老師已經(jīng)在教室里講課了,我趕緊從書包里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,認真地做起筆記。
改正用錯的長度單位。淘氣有沒有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?
(2)2003年10月14日星期二天氣:晴
下課了,我發(fā)現(xiàn)教室里的一塊玻璃壞了,于是,我趕緊量好玻璃的尺寸記下來,讓爸爸幫我們重新安好??墒?,爸爸拿著玻璃來到學校時,卻安不了,這是為什么?我該怎么辦?
學生討論,分析原因,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。(忘記加上窗框的寬度。)
(3)2003年10月29日星期三天氣:晴
今天,老師給我們出了幾道題,可是,我怎么想也做不出來。我想,老師大概出錯題了吧?請大家?guī)臀铱匆豢础?思考題,不作全班要求。)
1()-9()=1()1()-59()=1()1()-99()=1()1()-999()=1()
5、手指游戲
(1)教師邊說邊演示:手指兄弟親又親,大哥掛帥高高站,二哥是首我是尾,我是小弟表毫米,米到毫米記得牢,手指叉開表進率,相等空間代表10,大哥二哥有秘密,等待我們去揭密。
(2)學生互相動手表演。
給學生留有思考的空間:大哥二哥到底有什么秘密呢?明天我們就一起來揭密。
(四)全課小結,拓展延伸
這節(jié)課你有哪些收獲?通過這節(jié)課的學習,你又想了解哪些數(shù)學知識?
二年級數(shù)學《鉛筆有多長》優(yōu)秀教案 3
教學內容:
北師大版數(shù)學第三冊《鉛筆有多長》
教學目標:
1、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,培養(yǎng)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;
2、初步理解1dm、1mm、1cm、1m之間的關系;
3、通過估、量的活動,發(fā)展估測能力。
教學重難點:
重點: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,親身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。
難點:通過體驗活動,形成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的感性認識。
教學過程:
一、激發(fā)興趣
(出示多媒體課件。)星期天,小猴子蹦蹦跳跳地要去數(shù)學游藝宮去玩,到了游藝宮門口,剛要進去,有—個聲音在說:“小猴子,要想進入游藝宮,必須完成門上的題目。”小猴急忙跑過去一看,只見上面寫著:
先估—估,再量出鉛筆有多長。
它急得抓耳撓腮,小朋友們,你們愿意幫小猴解決這個問題嗎?
板書課題:鉛筆有多長。
二、探究新知
(一)學習分米。
1、師:我們用小棒代替鉛筆,請小朋友們把老師給你們準備好的小棒拿出來,先估計有多長,填在發(fā)給你們的練習紙上。然后動手量—量有多長,并好記錄。再在小組內交流—下,你是怎樣測量的'。
小組活動,教師到各小組內巡視、指導。
小組活動完畢后,教師讓1:學生匯報測量的結果與方法,在全班交流,(教師板書:10cm。)并和學生一起總結出測量時注意的事項:
①0刻度線與物體的一邊對齊;
②物體的另一邊對著哪一個刻度就是幾,眼睛正視直尺和物體的另一邊(不能斜著看)。
匯報完畢后,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估測的值與實際測量的值相差多少。
2、學習表示方法。
師:小朋友們,在一年級時,我們學過米可以用哪個字母表示?(生:m。)厘米呢?
(生:cm。)我們剛才測量的小棒長度10厘米就是1分米,分米可以用dm來表示,那
么1分米還可以寫成什么?(生:1 dm。)根據(jù)學生的回答,教師板書:1分米=10cm
或1 dm=10cm。讓學生讀幾遍。
3、師:在你們的幫助下,小猴測量完鉛筆的長度后,門開了,里面是碰碰車,小猴
高興地坐上去,咦?怎么不動呢,這時,一個聲音說,“做完下面的題目,你才能玩碰碰車。”1 m=( )cm,1 m=( )dm。
小猴很快就填上了,開始玩車去了。
同學們,你們會做嗎?并說說理由。
讓學生口答,并多讓幾個學生說說是怎樣想出來的。(教師板書。)
(二)學習毫米。
小猴子玩了碰碰車后,又想去劃船,但是在船上也有一道題,要做正確后,船才能動。
出示:小朋友,你已經(jīng)學會了怎樣去測量物體,下面請你測量一下這枝鉛筆有多長。
讓學生拿出準備好的小棒(6㎝多3個小格)和小猴一起測量這枝鉛筆,然后匯報。
(學生:6厘米多一些,6厘米多3個小格。)
師:1厘米中有幾個小格?(生觀察后回答:10個。)
師:每個小格的長就是1毫米,所以1厘米= 。(生:10毫米。)(師板書。)所以這枝鉛筆的長是 。(生:6厘米3毫米。)同學們幫小猴完成了這道題后,小猴可高興啦,蹦蹦跳跳地去劃船去了。
師:同學們請想一想,1分米有多長?1毫米有多長?用手勢比劃一下?看看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?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厘米?(先讓學生商量一下,再讓幾個學生回答,教師指導。)
三、鞏固練習
小猴劃了船,又想去玩別的玩具,他每玩一次,都會碰到一道題,小猴利用所學的 知識把每道題都做對了,把數(shù)學游藝宮逛了個遍,同學們,你們也來試著做做這些題吧。
1、課件出示第1題,讓學生自己先估計一個值,再用尺子量,集體改正。
2、課件出示第2題,讓學生試著自己獨立完成,教師巡視、點撥;然后集體訂正。訂正時讓學生說說是怎樣做的。
3、讓學生仔細觀察情境圖,然后讓學生討論、解決。
課后反思:
上完《鉛筆有多長》后,我的心里沉沉的,好像壓著一塊石頭,蠻不是滋味,這兩天來課堂中的一些片斷總是在腦海中重復播放著,想著如果能重來一次,也許會做得更好:
二年級數(shù)學《鉛筆有多長》優(yōu)秀教案 4
教學目標:
1、通過測量鉛筆長度的活動,知道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,發(fā)展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能力。
2、通過實際測量,理解米、分米、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。
3、通過“估一估”“量一量”等活動,發(fā)展學生的估測能力。
教具準備:
實物投影儀、米尺、學生尺、1分米長的鉛筆3、4支
學具準備:
每人一條學生尺、每人一枚1分硬幣
教學過程:
一、謎語激趣導課
“身穿花衣裳,個子細又長。寫出漂亮字,需要它幫忙。”同學們開動小腦瓜,快快猜一猜,它是誰呢?
師;鉛筆是大家的好朋友,陪伴同學們每天的學習生活,你知道嗎?在鉛筆的長度里面還藏著許許多多的數(shù)學知識呢?讓我們來比一比誰發(fā)現(xiàn)的知識最多。
二、創(chuàng)設問題情景
1、估一估。
(每人拿出1枝鉛筆,師把準備好的1分米長的鉛筆發(fā)下去。)我們先來估計一下,手里的鉛筆有多長?板書課題:鉛筆有多長
你是怎樣估計的?把你估計的結果和方法跟你的同桌說一說。生匯報。(滲透估計方法的多樣性)
2、量一量
同學們估計的結果是不是接近鉛筆的實際長度呢?快拿出尺子來量一量吧。
3、寫一寫。誰愿意把你測量的結果寫到黑板上去?
4、質疑:“12厘米多一點”是什么意思?閉上眼睛想一想“一點”是多長?能想象的出來嗎?看來呀,“12厘米多一點”不能準確地表示出鉛筆的長度。想一想,有沒有更準確一些的表示方法?
二、探究新知
※活動一:認識毫米
1、認一認。
仔細觀察尺子,有沒有新的發(fā)現(xiàn)?
生:可以用毫米來幫忙。
師:你還知道毫米,真了不起,快給大家說一說,毫米是什么意思?1毫米有多長?
生:1厘米中間的`1個小格就是1毫米。
師:請大家看著自己的尺子,他說的你發(fā)現(xiàn)了嗎??
2、毫米和厘米的關系
師:細心數(shù)一數(shù),還能發(fā)現(xiàn)關于毫米的什么秘密?
生:1厘米里面有10個小格,10個1毫米。
師:那我們可以說1厘米=10毫米。板書:1厘米=10毫米
3、讀刻度
師:我都數(shù)花眼了,有沒有好辦法?
生:我發(fā)現(xiàn)從0到1的中間有一條長一些的線。
師:大家都看到了嗎?其他1厘米的中間有長刻度線嗎?
生:有,我還發(fā)現(xiàn)長刻度線的前面是5個小格,后面也是5個小格。
師:你的發(fā)現(xiàn)很有意義!我們可不可以利用這個發(fā)現(xiàn)來更快地讀出長度?
小練習:投影出示直尺,師指生讀。
6厘米5毫米、10厘米4毫米、15厘米7毫米。
3、感知1毫米的長度。
(1)(生拿出1分硬幣)估計一下,這枚硬幣的厚度是多少?
再量一量。
師:生活中銀行卡、電話卡的厚度大約也是1毫米。
(2)師示范:用食指和拇指輕輕地捏住硬幣,另一只手慢慢抽出,看一看留在兩個手指中間的1毫米有多長?你有什么感覺?可以用什么詞來形容一下?
生:短、小。
師:對呀,1毫米比較短,不細心都注意不到,所以,我們在測量和畫線段的時候一定要細心仔細!
4、估一估
觀察我們的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做單位?估一估大約是幾毫米?
※活動二:認識分米
1、揭示分米
師:在這些鉛筆的長度里面,還藏著一個很特別的,是哪一個呢?(稍停)師指出:是“10厘米”,因為10厘米的長度還有另外一個響亮的名字——1分米。(板書:分米)
分米是一個新的長度單位,1分米也就是10厘米那么長。板書:1分米=10厘米
2、感知1分米的長度
(1)找一找。
你能從尺子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嗎?指給你小組的同學看看。誰愿意說一說你找的是從刻度幾到幾的長度是1分米?
(2)量一量。
請同學們量一量從你的中指指尖到手掌哪個位置的長是1分米?指給小組的同學看一看。
看,我們的手掌上又多了一把1分米長的小尺子,我們可以用它來幫忙估計長度了。
(3)畫一畫。
你能用尺子畫一條1分米長的線段嗎?畫完后同桌交換過來量一量畫的是不是準確?
誰愿意說一說你是怎樣畫的?從刻度幾畫到幾?
師質疑:尺子上沒有0刻度,我該怎樣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?
生:從1畫到11,從2畫到12……
3、分米和米的關系
出示米尺:你能在這條米尺上找出從哪到哪的長度是1分米嗎?這條尺子上一共有多少個1分米?
生:這條尺子上一共有10個1分米。
師板書:1米=10分米
4、感知幾分米
(1)從0到20的長度是多少?用手比劃一下2分米有多長?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2分米?
生:文具盒、20厘米長的尺子、腳。
(2)同桌合作:量出從中指的指尖到胳膊肘窩之間的長度。
生:3分米。
師:看,我們的身體上又多了一把3分米長的小尺子,有了這些尺子的幫助,同學們估計的本領就更大了!
5、觀察身邊或周圍哪些物體的長可以用分米做單位,估計一下大約是幾分米?
※字母表示:
1、復習:米用哪個字母表示?厘米呢?
2、師介紹:分米用字母dm表示,毫米用字母mm表示。
3、學生嘗試用字母表示三個等式。師板書:1cm=10mm
1dm=10cm 1m=10dm
解決問題:現(xiàn)在可不可以比較準確地量出鉛筆的長度?趕快量一量吧,把測量的結果寫出來。然后同桌交換測量,檢驗是否準確。
三、系統(tǒng)整理所學單位名稱
我們一共有幾個長度單位朋友了?你能給它們排排隊嗎?并說一說為什么?
四、游戲:看誰估計本領高。
每4人一個小組,先選好要估計的物體,每人都來估計出長度,說出估計結果。然后進行測量,誰估計的結果最接近實際長度,誰就得勝一次。最后,誰勝出的次數(shù)最多,誰的本領高。
五、課堂小結。
說一說這節(jié)課你有什么收獲?感覺還有哪些不足?你還想對老師說些什么?有什么好的建議?
二年級數(shù)學《鉛筆有多長》優(yōu)秀教案 5
教學內容:
《鉛筆有多長》是北師大版小學數(shù)學第四冊第五單元測量 第40-41頁 的內容,實際上是《毫米、分米的認識》。
設計理念:
教材是教學的一種材料,但不是唯一材料,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的運用可以解決傳統(tǒng)教學中的一些弱點,教師都應該把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適當引入課堂。本課就是力求運用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來達到課程整合的目的。
活動目標:
1、初步理解1dm、1mm、1cm、1m之間的關系,掌握它們之間的進率;
2、通過測量的活動體驗1dm和1mm的長度,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概念,培養(yǎng)學生的空間想象和動手能力;
3、通過估、量的活動,發(fā)展估測能力。
活動準備:
每組學具1組,教師準備米尺每組一把,每人自備一把透明直尺,多媒體課件一個。
活動過程:
一、復習鋪墊、創(chuàng)設情境、激發(fā)興趣
(課件情景導入)小紅:一年級我們已經(jīng)學過了米和厘米,你還記得1米、1厘米有多長嗎?可以用什么字母表示嗎?
(多次教學說明: 1年前學的知識,學生已經(jīng)比較模糊了,如果開放式的問題導入會出現(xiàn)許多問題,不利于本課教學,開門見山的導入是比較好的選擇,選用小卡通的形式能很好的激發(fā)學生的興趣)
讓我考考你:請估計下面物品大約有多長?(課件演示)
1、家里房門高約2( )
2、1枝鉛筆的長度是18( )
3、米尺長度是100( )
你估計老師手里的'紙條是( )厘米。(出示10厘米紙條,先讓學生估計長度,再分組量長度。)
過渡:你們知道紙條的長度是多少嗎?知道它有兩個“名字”嗎?它還可以叫做1( )
(本段不僅復習了必須的舊知,還巧妙的導入到了新課學習,過渡自然,思維流暢)
二、加強感知、理解進率、形成表象
(1)認識分米
1、學習1分米=10厘米
2、也可以表示為:1dm=10cm
3、感知1分米的長度:
①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找出1分米
4、比一比
5、看看和身體(周圍)哪里差不
6、多長?
②找出生活中大約1分米長度的東西先在小組內說一說
7、再全班交流。(教師準備
8、常見物品備
9、用
(量的教學應該體驗為主,所以教學中要通過多種形式進行體驗,讓學生知道10厘米和什么大約相同,學生需要一些常見的參照物,這比記住進率重要多了)
10、學習1米=10分米:
①老師出示米尺問:?
②揭示1米=10分米 也可以表示為1m=10dm
11、梳理長度知識:
我們現(xiàn)在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?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?引導學生歸納
板書如下:
米 1m
分米 1dm
厘米 1cm
12、問題解決:(多媒體出示)
①估計我們數(shù)學書寬大約( )分米。飯桌高7( )
②小猴一家身高分別是: 1米 、12分米、90厘米 你知道誰最高?誰最矮嗎?
③我是估計小能手,評比要求:每人說出估計長度,再量線段的實際長度,每組評一人(見練習題紙): 2分米; 8厘米; 6厘米5毫米
過渡:從量第3條線段量的多媒體演示,可以知道用已經(jīng)學的單位不能準確表示6厘米5毫米,需要一個更小的單位毫米。
(練習采用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出示和驗證,體現(xiàn)了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的優(yōu)勢,練習2增加了趣味性,練習3體現(xiàn)了細小的東西可以用電腦放大看得清楚)
(二)認識毫米
1、引入單位毫米。師:你知道在厘米間的小格是什么長度單位嗎?
2、定義1毫米 課件演示 1厘米=10毫米 1cm=10mm
(通過多媒體模擬放大鏡把尺子放大學生數(shù)1厘米中有10小格。再縮小。讓全體學生非常清楚的看到了1厘米=10毫米,這是傳統(tǒng)方法不能達到的)
3、感知1毫米長度。
①找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
4、數(shù)一數(shù)中間的小格有幾個
5、比一比每個小格多長。
②找大約1毫米的物品 光盤的厚度 比一比 再量1角硬幣的厚度
6、梳理長度知識:
我們現(xiàn)在學習了幾個長度單位?他們之間有什么關系?引導學生歸納 板書如下:
米 1m
分米 1dm
厘米 1cm
毫米 1mm ·
三、鞏固練習,拓展運用
按故事情節(jié)填空 (把本課知識溶入到一個小紅請爸爸買文具,爸爸考小紅的動畫里進行練習 見課件)
①一棟大樓高50( )
②文具盒大約長20( )
③小紅最多能摸到高15分米,2米柜子里的東西怎樣才能拿到?最少要搭多高的椅子?
④沒有0刻度尺子怎樣量你的鉛筆有多長?
(這應該是一個創(chuàng)新,把一節(jié)課的枯燥知識,放到一個動畫故事里練習,學生非常有興趣,解答的愿望很強烈)
四、課堂總結
今天你學到了什么?請同學們比劃一下1dm、1 mm有多長。你還有什么問題?你能和大家介紹你怎樣掌握今天的知識嗎?
案例評述:
本節(jié)課有3點值得一提:
1、注重創(chuàng)設情境。在導入新課時,充分運用多媒體,用擬人化的手法創(chuàng)設了一個有利于學生復習的情境,這樣的情境創(chuàng)設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征。在教學過程中,通過多媒體電腦演示,清晰的展現(xiàn)相關知識點,能使學生感受深刻。
2、重視動手操作。本設計在導入新課后,就讓學生“操作探究,主動參與”,主要體現(xiàn)在比一比1分米(毫米)的長度,在自己身上,在生活中找長大約1分米(毫米)的物品,練習里估計和量線段長度等。這樣讓學生經(jīng)歷和體驗,它有利于學生形成長度概念,培養(yǎng)空間觀念。重視學生在學習數(shù)學過程中的動手操作正是《標準》中十分強調的數(shù)學教學觀念。
3、重視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與課程整合。 教學設計中,多處用到了多媒體技術,很好的起到了激趣、節(jié)約時間以及讓學生看得清楚等作用,體現(xiàn)了教學改革的一個方向。
二年級數(shù)學《鉛筆有多長》優(yōu)秀教案 6
教學目標:
1、通過估計與測量等活動,知道1分米和1毫米的長度,初步建立長度單位的觀念,發(fā)展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。
2、通過獨立思考與合作學習,初步明確米、分米、厘米和毫米之間的關系,會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,體驗成功的快樂。
3、通過自評與互評,發(fā)展學生的反思能力。
教學重點:
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,親身體驗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長。
教學難點:
通過體驗活動,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感性認識。
教學過程:
[活動流程]
活動一:目標——通過估計、測量與聯(lián)想,產(chǎn)生1分米長度單位,建立“1分米”的長度觀念。
1、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,估一估10厘米紅色紙條的長度,記下來,再量一量它的長度。
[教師要善于捕捉“創(chuàng)新資源”,如發(fā)現(xiàn)不從尺子0刻度開始量的學生要加以表揚或獎勵,如沒有發(fā)現(xiàn)學生采用這種方法,教師可進行啟發(fā)引導,體現(xiàn)測量方法的多樣性。]
2、教師引疑自答“象這樣10厘米長還可以用什么單位表示呢?10厘米也就是1分米”。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間隙比一比1分米的長度。
教師介紹“1分米”也可以“1dm”,學生讀三遍,書寫一遍。
3、教師引導學生想一想,1分米是幾厘米?
(教師板書:1分米=10厘米,1dm=10cm。)
4、教師組織學生小組討論交流:1米是多少厘米?1米是多少分米?
(教師板書:1m=100cm1m=10dm)
5、教師引導學生聯(lián)系生活實際,你見過什么東西的`長度大約是1分米?
[估計學生會說:手掌長大約是1分米,半支鉛筆長大約是1分米,尺子的一半長是1分米等。]
活動二:目標——通過測量、觀察與聯(lián)想,產(chǎn)生探究的欲望,建立“毫米”的長度觀念。
1、讓每個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長6.3厘米的黃色紙條。先估一估長度,記下來,再量一量長度,記下來,然后看看估得怎樣。
[估計學生會疑問,紙條長“6厘米多一些”“6厘米多三格”怎么記?]
2、教師自問自答“是啊,遇到不是整厘米的怎么辦,這就要求我們學習新的長度單位‘毫米’?!比缓蠼榻B,1厘米中的1小格長是1毫米,讓學生用拇指和食指的間隙比一比1毫米的長度。
教師介紹“1毫米”“1mm”,學生讀三遍,書寫一遍。
3、引導學生觀察,1厘米中有幾個小格?(10個小格),1厘米等于幾毫米?(10毫米),板書:1cm=10mm。
4、教師引導學生聯(lián)系,生活中有哪些東西長度大約是1毫米?
[估計學生會說:紙皮、硬幣、小圓片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等。]
反思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