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認識鐘表》說課稿
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,時常要開展說課稿準備工作,說課稿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。說課稿應該怎么寫才好呢?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《認識鐘表》說課稿,歡迎閱讀與收藏。
《認識鐘表》說課稿1一、說教材
(一)說課內(nèi)容:一年級上冊第84~85頁《認識鐘表》。
(二)教學內(nèi)容的地位、作用和意義:
“認識鐘表”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蘇教版小學數(shù)學第一冊第十一單元的教學內(nèi)容。本單元在學生掌握20以內(nèi)數(shù)的基礎上,聯(lián)系日常生活的需要認識鐘表面上的整時和接近整時。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,時間既熟悉又陌生。有些學生已經(jīng)具有一定的認識鐘表的經(jīng)驗,但他們認時間、看鐘表的方法是零碎的、不具體的;也有些學生在學習與生活中時間觀念差,對鐘表的知識感到陌生。這就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,提升、概括科學地認識鐘表的方法,同時,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,培養(yǎng)學生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。
(三)教學目標:
1、認識鐘表的時針和分針,學會看整時及理解“大約幾時”的含義,學會兩種表示時間的方法。
2、通過觀察、操作、討論等活動,培養(yǎng)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、創(chuàng)造能力、合作和競爭意識。
3、通過學習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,從小養(yǎng)成有規(guī)律作息的良好行為習慣和珍惜時間的思想意識。感受數(shù)學與生活的密切聯(lián)系,體會到數(shù)學的應用價值。
(四)教學重點、難點:
教學重點:會看鐘表面上的整時數(shù)。
教學難點:認識鐘表面上接近整點的時間,理解“大約幾時”的含義。
二、說教法和學法
(設計理念)設計本課時力求把新的教學理念融入課堂教學之中,整堂課都以學生自主探究和活動為主,讓學生通過實際操作、親自體驗,認識鐘表。擬在本課教學中體現(xiàn)以下幾點:
(一)知識呈現(xiàn)生活化:“數(shù)學的生活化,讓學生學習現(xiàn)實的數(shù)學”是新課程理念之一。新知從生活中自然導出,使學生初步感知“數(shù)學從生活中來,到生活中去”,使數(shù)學課堂回歸兒童的生活世界。
(二)學生學習自主化:本節(jié)課的教學內(nèi)容認識鐘表面、認識整時刻、判斷大約幾時等,都是在老師的引導下,學生在充分的動口、動手、動腦的探索過程中自主獲得。
(三)學習過程活動化:新課程以學生主體活動為主要方式,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。充分發(fā)揮信息技術的優(yōu)勢,恰當運用現(xiàn)代教育技術創(chuàng)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,激起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與欲望,使學生總能處于一種新奇、興奮、快樂的活動氛圍中,親自實踐,大膽探索。
(四)學習方法合作化:幾項活動,均以小組集體參與為基礎,進而擴展到全班合作交流,學生可以自由嘗試、發(fā)表意見、參與討論,從而初步形成合作與競爭的意識和能力。
三、說教學過程
(一)創(chuàng)設情境,激發(fā)學習愿望。
剛上課,一年級學生的注意力不容易集中。我設計猜謎導入,播放一段鐘表的聲音,讓學生猜這是什么聲音?這樣一下子就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,而且激發(fā)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興趣。
(二)聯(lián)系生活,感知鐘表面。
在這里我設計了四個步驟,分別是
1、你在哪里見過鐘表,是什么樣的?
2、玩鐘表。(玩一玩、說一說、猜一猜)
3、變“魔術”。(抽象出鐘表的面)
4、小鐘表“自我介紹”。
教學時,我先不急于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有什么,而是讓學生以小組形式玩鐘表,并在玩的過程中讓學生觀察鐘面上有什么,他們各自有什么作用呢?讓學生去說一說,猜一猜,接著我借用變“魔術”的方式,“小朋友閉上眼睛”,“變!變!變!”出示一個鐘面,讓學生觀察鐘面討論,采用小鐘表“自我介紹”的方法匯報,教師進行點撥小結。
(設計理念)“把學生的.個人認識、直接經(jīng)驗、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課程資源,尊重‘兒童文化’,發(fā)掘‘童心’、‘童趣’的課程價值”這是新課程倡導的理念,也是設計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的指導思想。從回憶生活中的鐘表過渡到觀察感知數(shù)學中的鐘表面,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從直觀形象到抽象,也蘊含了“數(shù)學從生活中來”的大數(shù)學觀。通過玩鐘、變魔術、猜一猜、小鐘表“自我介紹”等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,讓學生在玩中學,學中玩,使學生在愉悅寬松的氛圍中學習。
(三)依托經(jīng)驗,認識整時刻。
這里我設計了兩個步驟:
1、認鐘表面上的整時刻
2、認識電子鐘上的整時刻
認識整時刻是本節(jié)課的教學重點,部分學生之前已經(jīng)有認整時刻的經(jīng)驗,在這里我讓學生依托經(jīng)驗,通過小組討論,把他們所知道的方法與其他小朋友交流,在交流分享中加深認識。然后讓學生以“一人說時間,一人撥鐘”的方式同桌進行練習,最后教師進行點撥,梳理出認識整時刻的方法:分針指著12,時針指著幾,就是幾時。
(設計理念)動手實踐、自主探索、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(shù)學的重要方式。針對教學內(nèi)容,采用小組學習的組織形式,發(fā)揮動態(tài)的集體力量,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課堂環(huán)境中享受到了合作的歡樂和成功的愉悅。
(四)自主探索,判斷大約幾時。
(設計理念)判斷大約幾時是教學難點,如果教師僅靠概括性的話語表述,學生很難理解,所以我設計用孩子們熟悉、喜歡的童話故事《白雪公主》和藍貓的卡通形象創(chuàng)設豐富多彩的活動情境,激起學生學習興趣。
1、畫面一:電影院門口《白雪公主》海報。
(設計理念)創(chuàng)設故事情景,讓學生聽故事的過程中結合生活經(jīng)驗,自主探究、自己悟得。通過對比兩只鐘表的異同點,在充分交流討論的基礎上讓學生知道“快到7時”和“剛過7時”的意思,領會大約7時的含義,較好地突破教學難點。
(五)寓練于樂,寓練于生活。
針對新教授課內(nèi)容,進行有目的,多角度,有層次,有趣味的、形式多樣的練習,由易到難,由淺入深,讓學生樂于練習,達到了鞏固知識、開發(fā)智能、激勵再學習的目的。
1、說一說 比誰棒
(通過說說什么時刻做什么,讓學生評評他的安排合理嗎?豐富了學生對時間的感性認識。)
2、畫一畫 比手巧
小朋友們能幫老師修一修三只掉了針的表嗎?比一比,看看哪一組小朋友腦最靈,手最巧。
(給學生創(chuàng)設一個情景,利用學生好勝的心理組織學生進行修鐘表,既培養(yǎng)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,又培養(yǎng)學生團結協(xié)作的精神。)
3、看一看 比眼快
在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中我設計了《小雞和小豬的一天》的故事:
①圖一:小雞在打鳴,小雞喊小豬:“嗨, ……此處隱藏28979個字……p>在交流的過程中,學生的思維是凌亂的不是有序的,不容易將知識內(nèi)化,有的學生只能說出“鐘面上有2根針,還有數(shù)”等,在教學設計中我充分地考慮到這一點,繼續(xù)提問“這
兩根針一樣嗎?哪里不一樣?”引導學生仔細觀察,用自己的語言總結出分針和時針的特征。之后,我再結合課件和板書同步演示,介紹時針和分針。我會用充滿童真的語言和動作來吸引孩子。用自我介紹的方式,一邊做動作一邊說“我長長的,細細的,我的.名字叫分針;記住分針是又細又長的。我又矮又胖,我的名字叫時針,記住,時針是又粗又短的”。當學生發(fā)現(xiàn)鐘面上有很多數(shù)字時,我再引導學生數(shù)出鐘面上一共有12個數(shù),得出鐘面的基本結構。并且強調時針走的慢,分針走的快的特點,這樣的組織讓學生的思維有序了,同時也培養(yǎng)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。這比教師直接給予答案,更能使學生記憶深刻,充分體現(xiàn)了學生為主體,教師為主導的原則。接著,我適時的安排分辨分針和時針的練習,如:認課件中這三個鐘面的時針和分針,還可以讓每個學生用自己的學具鐘表,按老師的要求指出時針和分針。
第二步是學習整時的認、讀、寫。
學生在生活中雖然有的能認識整時,但概念是模糊的,為了更好的抓住重點,突破難點,我充分利用教材,出示教材92頁主題圖,通過小紅起床的生活情境,引導學生發(fā)現(xiàn)墻壁上和床頭柜上的鐘表試認整時。明確“分針指向12,時針指向7的時候就是7時”在教學整時的兩種寫法時,我先介紹漢字“時”的表示方法,《板書:先寫一個7,再寫一個時間的時,讀作7時》指導學生書空練習;在教學電子表示法時,《板書:先寫一個7,再寫兩個圓點,記住,第一個圓點點在7的中間位置,第二個圓點,點在下面一些,然后再寫兩個0,讀作7時》并且小結,兩點后面兩個0表示整時,兩點前面是7就是7時。學生同步書空練習。然后,我用課件和教具同步出示3個不同時刻的鐘面,通過對7時的認、讀、及兩種書寫形式的教學,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整時的兩種寫法?!栋鍟?時7:00》再通過練習,《板書:3時5時》讓學生板演另外兩個鐘面的寫法,全班學生同步在課堂作業(yè)本上練習書寫,使學生學以致用,促使知識內(nèi)化。
學生通過觀察對比、討論交流,最后達成共識:這三個鐘面的分針都指向12,引導總結出“分針指向12,時針指幾就是幾時”揭示課題——“認識整時”。
第三層:鞏固運用,解決問題
在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中寓教于樂,溶練習于游戲中,讓學生玩樂中鞏固知識。
首先,我用課件出示小紅的一天,讓學生邊看圖片邊互相說“小紅什么時間在做什么?”“你是怎么知道的?”;再由我撥教具鐘,通過小紅一天的活動,認識整時。緊扣生活實際,這樣既鞏固了新知,又有效的將數(shù)學課堂教學變?yōu)閷W生認識生活,認識數(shù)學的活動課,體現(xiàn)“數(shù)學源于生活,用于生活的思想。”也為后面的作業(yè)打下鋪墊。
為了更好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,激發(fā)學生的學習興趣,加強對時針和分針的區(qū)分,我讓學生動手操作,撥一撥小鐘表,在這里,我先作示范按順時針撥動指針,再讓全班同學參照老師的方法,同桌合作,一人說時刻,一人撥鐘,并說一說這個時候在做什么。聯(lián)系自己的生活實際。
接下來完成書上的課堂練習:
1.把教科書92頁制成課件,通過觀察“小明上午幾時在做什么,下午幾時在做什么”初步建立時間觀念,自覺養(yǎng)成珍惜時間,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。
2.把教科書92頁第三題練習制成課件,讓學生仔細觀察這3個鐘面,先說一說現(xiàn)在是幾時,再想,過一小時是幾時呢?引導學生根據(jù)題目要求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,注重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讀題能力。
第四層:引導學生總結全課
我先讓學生說說在這40分鐘里學會了什么?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、鞏固。并布置作業(yè)擴展訓練,如:回家在爸爸媽媽幫助下為自己設計一份作息時間表。
教學反思:
本課是“認識鐘表”的第一課時,要求聯(lián)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操作,讓學生認識鐘面,直觀認識整時,初步體驗時間的含義?;仡櫿谜n的教學,感覺學生能積極地參與,課堂氣氛較好,教學的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注意做到情感化、生活化、趣味化和開放化,積極關注學生的認知背景和生活經(jīng)驗,既注重讓學生動口、動手、動腦,又有效地進行了珍惜時間和行為習慣的養(yǎng)成教育,關注學生在數(shù)學活動中所表現(xiàn)出來的情感與態(tài)度,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。
以上是我對“認識整時”這部分內(nèi)容的分析和教學設想。謝謝大家!
《認識鐘表》說課稿15教學目標:
1.使學生認識鐘表的組成部分,知道時針、分針及鐘面的數(shù)字。
2.使學生結合生活經(jīng)驗學會看整時,并知道整時的兩種表示方法。
3.使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,從小養(yǎng)成珍惜時間和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。
4.培養(yǎng)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操作能力。
教學重點:學會看整時
教學難點:整時時針、分針所在的位置
教學具準備:實物鐘、模型鐘,實物展示及相關多媒體課件,頭飾。
教學過程:
一、提出問題:
1.請同學們聽聽這是什么聲音?(嘀嗒……)
再聽聽這是什么聲音?(鬧鐘聲……)
2.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離不開鐘表,鐘表有著各種不同的形狀,(圓的、方的、扇形的……)鐘面上還有豐富的知識,你們想知道嗎?
二、整合問題:
1.說一說,關于鐘表,你都知道哪些知識內(nèi)容?
2.今天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鐘表。
三、解決問題:
1.自主學習,解決問題
學生拿出學具鐘,說說在鐘面上你都看見了什么?
2.合作學習,解決問題
同桌比一比,看鐘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?(指名匯報)
3.教師點撥,解決問題
(1)時針、分針、12個數(shù)(數(shù)一數(shù))12個大格、一些小格(秒針)
(2)師撥動按鈕,生說針是按怎樣的方向轉的.?(順時針)
四、總結歸納
1.認識整時
(1)師:聽鬧鐘又響了,文文還在睡懶覺呢。(出示情境圖)
快告訴文文,現(xiàn)在是什么時刻了,再睡下去,她會遲到的。
(糾正7點說成7時)
(2)師:再說說這些是什么時刻?(出示圖片)8時、3時、6時
生觀察這些鐘面上的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?
生匯報:分針指著12,時針指著幾就是幾時
(3)整時的常用方法8時、3時、6時(文字表示法)
(4)整時的另一種表示法:8:00 3:00 6:00
你見過這種時間嗎?在哪見過?(電子表示法)
(5)怎樣用電子表示法記錄時間?(同桌互練)
五、拓展應用
2.撥鐘表說時間。(同桌互做)
3.過一小時是幾時?(出示圖片)生思考動手操作
六、升成創(chuàng)新
出示缺少時針的鐘面,分針指向12.問:這是幾時,你想讓它是幾時,怎么辦?